对于基本类型,==比较的是值;
对于引用类型,==比较的是地址;
equals不能用于基本类型的比较;
如果没有重写equals,equals就相当于==;
如果重写了equals方法,equals比较的是对象的内容;
最直观的区别就是GET把参数包含在URL中,POST通过request body传递参数。
GET在浏览器回退时是无害的,而POST会再次提交请求。
GET产生的URL地址可以被Bookmark,而POST不可以。
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cache,而POST不会,除非手动设置。
GET请求只能进行url编码,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。
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,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。
GET请求在URL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,而POST没有。
对参数的数据类型,GET只接受ASCII字符,而POST没有限制。
GET比POST更不安全,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URL上,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。
GET参数通过URL传递,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。
不需要,抽象类不一定非要有抽象方法。
普通类不能包含抽象方法,抽象类可以包含抽象方法。
抽象类不能直接实例化,普通类可以直接实例化。
不能,定义抽象类就是让其他类继承的,如果定义为 final 该类就不能被继承,这样彼此就会产生矛盾,所以 final 不能修饰抽象类
实现:抽象类的子类使用 extends 来继承;接口必须使用 implements 来实现接口。
构造函数:抽象类可以有构造函数;接口不能有。
main 方法:抽象类可以有 main 方法,并且我们能运行它;接口不能有 main 方法。
实现数量:类可以实现很多个接口;但是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。
访问修饰符:接口中的方法默认使用 public 修饰;抽象类中的方法可以是任意访问修饰符。

最明显的区别是 ArrrayList底层的数据结构是数组,支持随机访问,而 LinkedList 的底层数据结构是双向循环链表,不支持随机访问。使用下标访问一个元素,ArrayList 的时间复杂度是 O(1),而 LinkedList 是 O(n)。
hashMap去掉了HashTable 的contains方法,但是加上了containsValue()和containsKey()方法。
hashTable同步的,而HashMap是非同步的,效率上逼hashTable要高。
hashMap允许空键值,而hashTable不允许。
并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;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。
并行是在不同实体上的多个事件,并发是在同一实体上的多个事件。
在一台处理器上“同时”处理多个任务,在多台处理器上同时处理多个任务。如hadoop分布式集群。
进程是程序运行和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,一个程序至少有一个进程,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。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,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,是比程序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。同一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。
①. 继承Thread类创建线程类
②. 通过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类
③. 通过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
Runnable接口中的run()方法的返回值是void,它做的事情只是纯粹地去执行run()方法中的代码而已;
Callable接口中的call()方法是有返回值的,是一个泛型,和Future、FutureTask配合可以用来获取异步执行的结果。
线程通常都有五种状态,创建、就绪、运行、阻塞和死亡。
sleep():方法是线程类(Thread)的静态方法,让调用线程进入睡眠状态,让出执行机会给其他线程,等到休眠时间结束后,线程进入就绪状态和其他线程一起竞争cpu的执行时间。因为sleep() 是static静态的方法,他不能改变对象的机锁,当一个synchronized块中调用了sleep() 方法,线程虽然进入休眠,但是对象的机锁没有被释放,其他线程依然无法访问这个对象。
wait():wait()是Object类的方法,当一个线程执行到wait方法时,它就进入到一个和该对象相关的等待池,同时释放对象的机锁,使得其他线程能够访问,可以通过notify,notifyAll方法来唤醒等待的线程。
start()方法来启动一个线程,真正实现了多线程运行。这时无需等待run方法体代码执行完毕,可以直接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; 这时此线程是处于就绪状态, 并没有运行。 然后通过此Thread类调用方法run()来完成其运行状态, 这里方法run()称为线程体,它包含了要执行的这个线程的内容, Run方法运行结束, 此线程终止。然后CPU再调度其它线程。
run()方法是在本线程里的,只是线程里的一个函数,而不是多线程的。 如果直接调用run(),其实就相当于是调用了一个普通函数而已,直接待用run()方法必须等待run()方法执行完毕才能执行下面的代码,所以执行路径还是只有一条,根本就没有线程的特征,所以在多线程执行时要使用start()方法而不是run()方法。
接收的参数不一样
submit有返回值,而execute没有
submit方便Exception处理
原子性:提供互斥访问,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对数据进行操作,(atomic,synchronized);
可见性:一个线程对主内存的修改可以及时地被其他线程看到,(synchronized,volatile);
有序性:一个线程观察其他线程中的指令执行顺序,由于指令重排序,该观察结果一般杂乱无序,(happens-before原则)。
在Java中,锁共有4种状态,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:无状态锁,偏向锁,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状态,这几个状态会随着竞争情况逐渐升级。锁可以升级但不能降级。
锁升级的图示过程:

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,由于竞争资源或者由于彼此通信而造成的一种阻塞的现象,若无外力作用,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。
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:
互斥条件:进程对所分配到的资源不允许其他进程进行访问,若其他进程访问该资源,只能等待,直至占有该资源的进程使用完成后释放该资源
请求和保持条件:进程获得一定的资源之后,又对其他资源发出请求,但是该资源可能被其他进程占有,此事请求阻塞,但又对自己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
不可剥夺条件:是指进程已获得的资源,在未完成使用之前,不可被剥夺,只能在使用完后自己释放
环路等待条件:是指进程发生死锁后,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
volatile本质是在告诉jvm当前变量在寄存器(工作内存)中的值是不确定的,需要从主存中读取; synchronized则是锁定当前变量,只有当前线程可以访问该变量,其他线程被阻塞住。
volatile仅能使用在变量级别;synchronized则可以使用在变量、方法、和类级别的。
volatile仅能实现变量的修改可见性,不能保证原子性;而synchronized则可以保证变量的修改可见性和原子性。
volatile不会造成线程的阻塞;synchronized可能会造成线程的阻塞。
volatile标记的变量不会被编译器优化;synchronized标记的变量可以被编译器优化。
首先synchronized是java内置关键字,在jvm层面,Lock是个java类;
synchronized无法判断是否获取锁的状态,Lock可以判断是否获取到锁;
synchronized会自动释放锁(a 线程执行完同步代码会释放锁 ;b 线程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会释放锁),Lock需在finally中手工释放锁(unlock()方法释放锁),否则容易造成线程死锁;
用synchronized关键字的两个线程1和线程2,如果当前线程1获得锁,线程2线程等待。如果线程1阻塞,线程2则会一直等待下去,而Lock锁就不一定会等待下去,如果尝试获取不到锁,线程可以不用一直等待就结束了;
synchronized的锁可重入、不可中断、非公平,而Lock锁可重入、可判断、可公平(两者皆可);
Lock锁适合大量同步的代码的同步问题,synchronized锁适合代码少量的同步问题。
synchronized是和if、else、for、while一样的关键字,ReentrantLock是类,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。
ReentrantLock可以对获取锁的等待时间进行设置,这样就避免了死锁
ReentrantLock可以获取各种锁的信息
ReentrantLock可以灵活地实现多路通知
另外,二者的锁机制其实也是不一样的:ReentrantLock底层调用的是Unsafe的park方法加锁,synchronized操作的应该是对象头中mark word。